在2025年6月的资本市场上,中式快餐巨头老乡鸡(LXJ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)的IPO进程成为焦点。这家以“肥西老母鸡”起家的品牌,正第四次冲刺上市——这一次转战港股,目标估值近百亿元。然而,尽管门店规模达1404家、年营收56.51亿元网上股票开户,老乡鸡的上市之路却笼罩在业绩增速放缓、治理结构争议及扩张模式可持续性的多重阴影中。
根据最新披露的财务数据和行业分析,这些不确定性正引发投资者深度担忧。以下报道基于36氪等权威媒体原始报道(均引用自公开证据),确保事件真实性与语言严谨。
一、IPO历程:从A股折戟到港股新战场
老乡鸡的上市梦始于数年前,但此前三次A股IPO均以失败告终。2023年2月,其A股申请因“员工社保缴纳、实控人行贿、财务合规等问题”被证监会质疑而撤回。2025年1月3日,老乡鸡转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,寻求全球投资者认可,这被视作“背水一战”。创始人束从轩已将指挥棒交给二代束小龙,后者在招股书中强调,IPO募资将用于供应链升级、门店扩张及数字化建设,目标缓解6.13亿元净负债压力。
然而,时间点敏感:当前港股消费板块虽回暖(如小菜园成功上市),但老乡鸡的估值已从2021年180亿元峰值缩水,反映资本退潮风险。截至2025年6月,其港股IPO仍处审核阶段,未公布具体时间表,这加剧了市场观望情绪。
二、核心不确定性:业绩增速放缓与盈利困局
老乡鸡的营收增长乏力,成为IPO最大绊脚石。2024年前三季度,其同店收入增速仅3.0%,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;综合毛利率徘徊在低水平(具体数据未公开),显著落后于同行。业绩放缓主因是行业低价竞争与消费疲软:老乡鸡主打产品如“鸡汤套餐”客单价下降,部分消费者反馈“价格偏高但性价比不足”,迫使品牌在抖音、美团等平台加大折扣力度,进一步侵蚀利润。
加盟模式的快速扩张,本是增长引擎,却埋下隐患。2024年前三季度,加盟店数量从141家暴增至455家,增幅达222.7%,贡献收入4.45亿元(平均单店年收入约100万元)。但单店效能下滑明显:新店集中于二三线城市,人效和坪效(每平方米营收)下降,叠加运输成本上升,导致“增收不增利”。分析指出,这种“重速度轻质量”的扩张,可能难以为继。
三、治理结构争议:家族控制与合规风险
老乡鸡的治理架构被诟病为“典型家族企业”。束氏家族(束从轩子女)持股91.32%,束从轩虽无直接股份,却保留“一票否决权”;管理层中多名亲属任职,引发投资者对决策独立性的质疑。历史合规问题更添阴霾:证监会曾反馈意见,指出“违规出资、实控人行贿、关联交易异常”等问题。2022年,员工社保缴纳争议(部分媒体重复计算未参保人数)虽被澄清,但仍损害品牌公信力。
此外,食品安全风险频发。公开报道显示,老乡鸡近年多次因“卫生不达标”被监管部门点名,叠加区域集中度过高(华东门店占比超70%),一旦爆发食安事件,全国化扩张将受重创。
四、行业挑战与未来前景
中式快餐赛道本身充满变数。低价内卷下,老乡鸡面临蜜雪冰城等对手挤压;标准化瓶颈(如菜品更新慢)限制其复制肯德基式成功。尽管全产业链优势(自建养殖基地)是壁垒,但低毛利模式下,2024年现金流仅4.9亿元,不足以支撑全国供应链建设。
若IPO成功,老乡鸡或缓解负债、加速升级。但投资者更看重实际经营效率,而非“鸡汤故事”:资本市场的耐心正被消耗,2025年1月港股招股书披露后,估值预期已低于180亿元峰值。
结语:平衡速度与质量是破局关键
老乡鸡的IPO冲刺,折射出中式快餐行业的共性问题——在规模扩张与盈利可持续性间寻找平衡。束小龙接棒后网上股票开户,需解决治理透明度、加盟管控及区域分散化等难题。截至2025年6月8日,港交所尚未公布最新进展,投资者应审慎评估风险。老乡鸡若能借资本之力优化单店模型,突破“困于华东”的局限,或可成为“中式麦当劳”;否则,多重不确定性恐令百亿梦碎。
蜀商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